首页>>经典案例>>经典案例
经典案例

经典案例

务工致残难获赔 多元化解破难题

时间:2020-02-05  【转载】

近日,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法院运用多元化解机制,引入政府、村委会、群众等多方有效参与执行,成功执结一起历时多年的涉民生“硬骨头”案。


务工致残,未得赔偿


2015年8月22日,申请执行人姜某在为被执行人罗某开吊机给他人房屋做现浇时,因吊机螺丝断裂被吊机砸中致残。法院经审理,判决被告罗某和房主分别赔偿原告姜某各项损失共计265406.16元和158558.98元。判决生效后,因两被告拒不履行判决,姜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

执行不能,频繁堵门


案件立案执行后,法院于2017年下半年将从深圳返昌的房主拘传至法院。迫于压力,房主四处筹钱履行完了15万余元赔偿款。


然而,另一被执行人罗某经法院多方查控,未查到有可供执行财产,人也不知所踪。为帮丧失劳动能力且需人护理的申请人姜某渡过难关,法院向其实施了10万元司法救助。


不过,由于赔偿款未完全到位,后续治疗费难以跟上,申请人姜某情绪日益激烈,从今年10月起频繁坐轮椅堵在法院门口要求解决执行问题。


多元协作,矛盾化解


鉴于申请人的实际情况,法院并未以不具备执行条件简单答复申请人或进行粗暴的处理,而是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抚。与此同时,法院转变策略,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找人查物及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,通过村委会发动村民查找被执行人罗某下落。


经连日排查打探,执行法官于今年11月从村民处获悉罗某可靠的行踪线索。收到消息当晚,执行法官便火速出击,连夜组织精干力量布控围堵,成功将罗某抓获并拘留。


罗某被拘虽使案件取得一定突破,但因其家境窘迫,实在难以支付全部赔偿款。为促使该案有效执结,法院积极寻求多元化解渠道,邀请镇政府、村委会共同协调处理该案。11月下旬,经各方多次沟通协调,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实际困难,镇政府同意救助申请人5万元,被执行人罗某的亲友同意凑9万元帮罗某赔付,余款申请人自愿放弃。上述赔付方案形成后,罗某的亲友依约履行了9万元赔偿款。


    至此,一起面临“执行不能”的涉民生案件在法院的不懈努力下,通过灵活运用多元化解机制扭转局面成功执结,有效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


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